压榨法取油和溶剂浸出取油哪个方法好?
发布者:未知 发布时间:2020-02-26制取植物毛油的方法,一般分为压榨法取油和溶剂浸出取油两种,如果问这两种方法哪个好,只能说各有各的特点,下面,精炼油设备对这两种制油方法进行一下详细的了解。
压榨法取油:
这种制油方法,在行业内一般叫做物理压榨法,是一种借助压榨机械对其进行挤压,将油压出来的方法。这个方法大体有三种形式,人力土榨法,液压榨油和螺旋式榨油。目前多数都是使用的后一种,因为人力土榨和液压压榨,处理量比较少,费时费力,不能持续生产,出油效果也不好。这些缺点,螺旋式榨油机设备都能解决。这种螺旋式榨油设备可以对菜籽,茶籽,芝麻等物料进行加工,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能保留更多的原有风味。
溶剂浸出法取油:
这种方法在实际油脂的加工中,比压榨法出油率更多,粕的质量更好,而且加工的环境也比较好,所用的人工数量少,所以这个方法比较先进。这个方法是利用化学溶剂,对油料中萃取油脂。这个方法的优点大家也看到了,在保留原有风味上,它不及压榨法。
对于高油份的油料,该采用那种方法呢。
对于高油份的油料,建议先通过压榨的方法制取一部分,再将压榨的饼,通过浸出的方法,将里面的油脂取出来。目前比较大型的菜籽油厂一般用的都是高温预热,浸出制油的工艺。
破碎后的油料为什么会发生霉变?
油料的种子在被破碎之后,会很快的发生霉变,这其实是油料里面含有酶造成的。这种酶是一种很特别的蛋白质,也是一种另类的催化剂。生物的细胞,在进行生化反应的时候,是需要各种酶的催化的,一般的油料种子里面都含有各种类型的酶,这些酶,在种子的成熟,存放和萌发中起到了关键作用。
酶在种子里分布的不太均匀,一般在种子的胚部和籽粒外面居多,当种子成熟后期,酶的活性就越来越低。所以我们得出,没有成熟的油料里酶的活性,要比成熟后的油料含有的酶,活性高出很多。对油脂有重要影响的酶,一般分为脂肪酶,脂肪氧化酶,磷脂酶和脲酶等。
脂肪酶在油料种子成熟时,可以对脂肪的合成起到催化的作用,在种子的存放,萌发和精炼油设备对其加工的阶段,能起到催化脂肪分解的作用。脂肪酶一般都是专一性的,对酯键的化合物,有能起到催化作用。
脂肪氧化酶的活性和种子的类别有关,一般在大豆内活性很高,在其它种子里活性低。如果大豆破碎,在有少量水的情况下,脂肪氧化酶就能与大豆里亚麻酸和亚油酸发生反应。脲酶是属于酰胺酶一类的物质,主要存在于豆类种子里面,它的含量高低是鉴别豆粕的重要标志,它是大豆的抗营养成分之一。